前言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最艰苦的岁月,那便是“屈指蜿蜒两万里”的长征。
在长征的路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长征的过程,是我们党在黑暗中苦苦寻找的过程,是在迷茫中摸索的日子。
在这段岁月里,我们的红军战士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盘点下我们的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
千里野茫茫,寒雪漫飘江
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各种各样恶劣的环境,在第一次踏上这段纵长500余里的大草原的时候,恶劣的环境几乎让人绝望,这片草地上遍布着泥质沼泽,稍有不慎,便会被这张无形的大嘴吞噬。
这段行程的时间尽管只有短短的七天,但是却是有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被留在了这片草地上。看似美丽的草原,却是一个吃人不留痕的恶土!
首先红军战士们就要面临着恶劣的天气,在大草地上,可能上一秒还是清空万里,下一秒就会雨雪交加,有的战士们出发的时候也没有做足准备,过草地的时候身上可能只套了一层单衣,很多战士会因为这种忽冷忽热导致生病,而草地上别说医治的地方了,甚至可能连药物都没有。
很多战士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还要在湿漉漉的草地上过夜,战士们的体质越来越差,可能在某个雨夜,就再也无法站起身来。。。
其次便是那些“吃人”的泥沼,在草地上,变幻莫测的天气和茂密的草丛,地上的泥土常年不见天日,加上腐烂的草根,很多地方看似安全,但实际上地下藏着深厚的烂泥,当红军战士不小心踩上,便容易深陷其中,抢救稍不及时,污泥便会带走红军将士的生命。
就算有的地方躲了过去,但是到了行军中休息的时候,红军战士可能一翻身,就会掉入沼泽,等到了重新整军出发的时候,才会发现有的战士已经永远的沉眠于地下。
而且草地荒芜人烟,走上几十里都遇不上一户人家,连人烟都没有,更何况路呢?真的是“天苍苍,野茫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不断的摸索,每条路径上都付出了无数战士的生命的情况下,我们的红军将士们才走出了草地
过了草地,便是高耸入云的雪山,雪山的环境比起来草地其实上更为恶劣,雪山上不但天气变化无常,甚至连吃的食物都没有多少。
战士们薄薄的单衣几乎无法抵御雪山的寒冷,很多战士只能靠辣椒水和烧酒来取暖,大雪山上,地上的积雪掩盖了路径,也掩盖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在过雪山的时候,空气稀薄,地上的雪反光反射到战士们的眼睛里,很多战士因此得了雪盲症。
走着走着很多战士的四肢都失去了知觉,战士们的脚上都被冻出了裂口,每一步都留下了斑斑血迹,狂风吹动着每个人的脸庞,行过的地方也只留下了淡淡的脚印。
很多领导人在过雪山的时候,也留下了难以逆转的后遗症,周总理在途中患了感冒,险些夺取他的生命,朱老总也是患上了气管炎,甚至到建国后都没有办法治愈。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仅穿着单衣,征服了一座座雪山,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这不但是靠着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精神,也是红军战士顽强不息的体现。
四顾强敌绕,征程多艰险
在长征途中,也爆发过许多与敌人的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军的不断围追堵截,可谓是处处都有敌人,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尽管我军状态不佳,但还是打了许多场胜仗,粉碎了国民党对我军的“围剿”计划。
“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可见当年那场战役有多么惨烈。
此前蒋介石对红军布了三道封锁线,企图以一种合围之势歼灭红军,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红军战士一鼓作气突破三道封锁线,蒋介石在一番考量之后,决定在湘江上布下第四道封锁线。
但是由于此时红军四面受敌,即使明知道湘江上布有第四道封锁线,但是为了突破重重包围,只能渡过湘江,撕开这道封锁网,杀出一条血路。
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敌人不断的压缩包围圈,尽管我军知道在这条道路上突破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但是情况紧急,当今局势迫在眉睫,已经不容再多做考量。湘江战役中,红军没有办法发挥擅长的游击战术,只能和敌人在战场上拿命换命。
血战湘江
就这样鏖战两个昼夜之后,我们的战士用身躯铺出了一条道路,在湘江战役中,红军的总人数只剩下了三万多人,一半的兵力损失在了战斗中,湘江的一段江面都被染成了血红色,血腥味弥久不伞。。。
四渡赤水河,可谓是毛主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河即使我们现在再去看,也依然觉得是一个无法复制的杰作,在西点军校中,曾经无数次的复刻这场战局,但是在开了”上帝视角“的情况下,西方人无数次的测试都是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四渡赤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杰作!
在湘江战役之后,尽管我军脱离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但是威胁依然存在,蒋介石仍不死心,在红军身后紧咬不放,局势依然处于一个不明朗的阶段,直到遵义会议这个转折点的出现。
在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开始指挥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其实在第一次渡河的时候,红军仍然没有跳出包围圈,但是在第二次渡河的时候,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毛主席在狭隘的包围圈内发现了一条缝隙,这几乎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主席没有犹豫,直接率军二渡赤水河。
这使的蒋介石被主席的这一手操作打懵了,但是蒋介石没有慌乱,迅速的做出了一番部署之后稳住了阵脚。妙就妙在第三次渡河,在与主席对局势的一番分析之后,与周浑元一场战斗后,用了一招“金蝉脱壳”之计,将敌人引到了叙永方向。此时的敌人已经晕头转向,不知道我军的真实部署,在乌江之上,敌人与我军“擦肩而过“
不过就算如此,我军还是处在敌军的包围圈内,如果就此开始撤退,敌人能很快就能反应过来,就在敌军的大批军队被调离之际,我军趁风雨大作的一个夜晚,毛主席迅速迅速下达命令,开始第四次渡河!
这次渡河,彻底的扰乱了敌人的视野,蒋介石登时方寸大乱,以为红军的真正目标是自己,想要进行殊死一搏。当时国军大部分已经奔赴叙永,贵阳附近的兵力十分空虚,蒋介石冒了一身冷汗,赶忙下令调集所有军队回援,但其实这是主席的“虚晃一枪”
在蒋介石将大部队调回之后,我军又如同插了翅膀一般,飞速的与敌军拉开了路程,此时蒋介石再想派兵追赶已经回天乏术了。
飞夺泸定桥
当时的泸定桥,是连接川西百姓和西藏百姓的唯一通道,可谓是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实国民党内部曾经给驻守此处的国军将领刘文辉,下达过炸毁泸定桥的命令,因为在蒋介石的眼里,泸定桥一旦被毁,那么红军将插翅难飞。不过刘文辉却存有私心,怕炸毁之后自己管辖的地区缩小,于是没有执行命令,同样他也觉得红军无法通过这道天险。
泸定桥的桥面上铺设的只有几块木板,剩下的就是几条铁索,当时我军的急速行军,赶在了敌人的增援部队之前到达泸定桥,随后组织好突击队员,便开始了对泸定桥的争夺!
在22名勇士的血拼之下,位后方的战士争取到了极大的空间,我军也开始飞速度过桥头,最后以生命的代价,将泸定桥赶在国军之前占领下来,而此次战役,也是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我军的围堵计划!
结语
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
正是有了长征,我党才开启了从失败到胜利的转折,长征在我党的历史中是一座伟大的丰碑,他的纪念意义是无与伦比的,深刻的影响到我党未来的发展,为我党的胜利奠定了伟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