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后,不少西方人来到中国,他们一面带着傲慢与偏见,一面在这里享受着人上人的惬意生活;还有一部分,看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下决心改变这一切。其中就有一个汉名李提摩太的传教士,他在华45年,毕生致力于帮助中国进步。他在这个东方古国有哪些奇遇呢?
李提摩太(1845-1919)原名Timothy Richard,1845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靠着自己的努力,20岁的李提摩太考入哈弗福特韦脱神学院,5年后李提摩太启程前往中国。
1870年,李提摩太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此前他对中国的认识仅限于在英国的道听途说。为了深入地了解这里的人民,他多次游历内地。与对洋人好奇、警惕甚至是敌意的中国人亲密接触。
为了取得传教事业的成功,李提摩太学起了前辈利玛窦,也穿上儒服,学习汉语,钻研起儒家经典。他的这番努力没有白费,传教事业很快就取得了进展。
1876年至1878年,华北五省大旱,饥荒也迅速蔓延,整个华北千里饿殍,哀鸿遍野,史称"丁戊奇荒"。
当时的李提摩太,身在山东青州,为筹集赈灾款,前往烟台、上海等地为救济无数垂危的灾民奔走。为了把救济款发放到位,李提摩与助手们一起,奔波于各个乡村,给最需要的人发放救济款。李提摩太的善举赢得了灾民的尊敬,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经常有村民们携带着棍棒、草叉、锄头等原始"武器"到他身边。多年以后,每当有外国人造访山东,总有当地人向其询问李提摩太的消息。
这次灾荒,山西的灾情最为严重,当时的山西巡抚曾国荃称这是"二百余年未有之灾"。山东赈灾事业取得成功后,李提摩太决定前往山西。官员们畏惧李提摩太的洋人身份,又对他善行钦佩不已,于是都叫他 "鬼子大人"。
李提摩太认为,饥荒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在救灾的过程中,李提摩不忘向山西巡抚曾国荃提议,招募灾民,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修筑铁路,这样一来,不但能拉动经济,如果再次发生灾荒,也方便外界调粮至此。曾国荃和他手下的一群官员讨论了这一提议,以 "修筑铁路必须雇用大量的外国人,这会导致无穷无尽的麻烦"为由,拒绝了这项建议。
李提摩太还致力于开启民智。1884年,他回到英国,倡议各个教会联合起来,在中国每个省的省会至少建立起一座高水平的学院,"以使高等科学、道德和精神启蒙深入到整个中国"。但这个计划实在过于庞大,以教会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承受。李提摩太于是渡过英吉利海峡,向欧洲其他国家寻求支持,却连遭碰壁。在柏林,德国教育部长对他讲:"当你把中国人民都教育好了,我们会怎么样?"
1890年7月,受直隶总督李鸿章之聘,李提摩太担任《时报》主笔。此后一年多,他向中国读者全方位地介绍西学,有的文章甚至连紫禁城里的光绪皇帝也读过。1891年5月,在华传教士,上海同文书会创办者韦廉臣去世。李提摩太被邀请担任同文书会总干事。同年10月,李提摩太欣然赴任。第二年,同文书会更名为广学会。
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之前,广学会一直是传播西学最重要的机构。这与李提摩太全身心地投入有很大关系。为了促进西学的传播,他做了一系列工作,不但亲自制定诸如出版杂志书籍的计划,组织征文、演说,还协助中国人组织西学会,向科举考生宣传。经过他的努力,广学会渐渐为国人所知,康有为、梁启超也是它的热心读者。多年以后,鲁迅先生还说 "科学书等,实以广学会所出者为佳,大可购置,而世多以其教会所开而忽之矣"。
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地刺痛了国人,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必须要变法图强。作为一名外国人,李提摩太一直主张中国应该维新变法,所以也参与了维新运动。
1895年9月,李提摩太来到京城,这里的维新人士希望李提摩太留下来推进维新事业,朝廷重臣翁同龢、孙家鼐也邀请其出任政府顾问,李提摩太表示不愿意卷入政治活动,"除非维新成为服务于中国的真正力量,而不是一个政治阴谋"。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维新运动正式开始。之后,康有为向光绪皇帝提出邀请李提摩太再次进京,并推荐他和伊藤博文作为皇帝的外国顾问。
9月中旬,李提摩太到达北京,他告诫康、梁等人士戒骄戒躁,提醒他们应尽力获得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理解与支持。然而,为时已晚。当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1900年初,义和团运动爆发,在山西巡抚毓贤的支持下,这里爆发了一场针对外国传教士的大屠杀。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后,借口山西杀害洋人太多,分多路进逼山西。危机之下,李提摩太挺身而出,请求各国政府拿出部分赔款,作为在山西等地设立大学,启发民智之用。1902年,山西大学堂成立,李提摩太顺理成章地成为这所学校的创办人。
1916年,年迈的李提摩太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回到英国,晚年的他,将自己在华45年的经历写成了回忆录,为研究晚清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1919年4月,73岁高龄的李提摩太预订了前往中国的船票,未及启程,就怀着对中国深深的不舍与世长辞了。
历史是公正的,无论李提摩太出于什么目的,他赈济灾民、宣传西学、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上的贡献任何人也不能替代,更无法抹杀。他是一个值得我们献上敬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