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男,汉族,公元前387年生,寿命89岁。属相羊,星座约为双鱼座,湖北荆州人。高山流水遇知音,就讲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伯牙姓俞,来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这篇文章太好了!
《警世通言》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写道:“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嗜,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猢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
俞伯牙是楚国人,官居晋国省部级的上大夫。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下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俞伯牙圆满完成任务后,主动要求从水路返程。“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
“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
俞伯牙怀疑有人偷听琴声,正准备命人上岸搜捡,忽然岸上有人应答,自称樵夫躲雨,少驻听琴。俞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
樵夫却答:“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俞伯牙见他出言不俗,便请他登舟细讲。连续发问:所弹何曲?所用何琴?樵夫朗声回答:曲乃《孔仲尼叹颜回》,琴称“文武七弦琴”,取宫、商、角、徵、羽古音五弦,后加周文武二王各一弦。
伯牙抚琴再试,樵夫又准确答出,此曲为《高山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
“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钟子期先生。’”二人互通姓名后,俞伯牙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
二人入席饮酒之中,通过交谈,俞伯牙了解到,钟子期因为要照顾年迈双亲,而放弃谋取功名。年纪二十七岁。俞伯牙比他年长一旬,二人遂结拜为兄弟。
“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二人约定:来年中秋约五六日再次相聚。俞伯牙命童子取出黄金两锭赠予钟子期,说是给二老的孝敬。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可是钟子期并没有出现。俞伯牙以为是换船,钟子期不识,又故伎重演抚琴一曲,还是无人。
俞伯牙一夜不睡,第二天一早,就寻上山去。路遇一名老者,伯牙上前问路,“老者闻‘钟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钟家庄,不必去了。’”
“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
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育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
“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钟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钟公道:原来是吾儿好友。”
俞伯牙提出要到坟前祭拜钟子期。“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
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虚堂习听”,直译为大屋说话易倾听。“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珍抛残,金徽零乱。
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关雎
《诗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