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丁宝桢为什么被赐“国之宝桢”?为什么在腐败不堪的晚清没被奸臣陷害而杀掉?最终在晚清乱世能善始善终。
丁宝桢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名臣,他曾担任过巡抚和总督,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他被赐予“国之宝桢”的称号,这个称号表达了朝廷对他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丁宝桢被赐予“国之宝桢”的原因:
1. 治理河流民生工程:丁宝桢在山东任职期间,积极参与治理黄河和运河等河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堤坝、疏通河道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和民生。这些贡献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因此他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赞扬。
2. 提倡洋务运动:丁宝桢是一个开明、进步的官员,他积极倡导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分别在山东、四川创办了制造局,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在他任期内,机器局制造了水轮机及各种新式机器,提供了大量的包括当时尚属先进武器的后膛枪等各式洋枪、大炮(格轮炮、弹炮、后膛炮)以及子弹、火药等。为当时清朝抵御外敌做出一定“后勤保障”,这些贡献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因此他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赞扬。
3. 平叛骚乱和抵御外敌:丁宝桢在四川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平叛骚乱和抵御外敌的行动。
例如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军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为震动。 丁宝桢听到军情示警,立即快马奔驰到东昌,率领一千骑兵,三千精锐步兵,带着五天粮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军于是向南溃逃。 这场战役,朝廷派遣禁军到京城外防备捻军,统领士兵的各位将领都受到责备,而皇上只因为丁宝桢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之前,转战雄雄、任、深、祁、高、肃各州间,收复饶阳,功劳最大,多次降下圣旨褒扬嘉奖,加太子太保衔。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军队建设、加强治安管理等,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稳定和安全。
4. 为官理政政绩卓著:丁宝桢在为官期间,一直保持着清廉、正直的作风,深受百姓的爱戴和信任。
5. 赢得信任:丁宝桢在为官期间,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非常忠诚。丁宝桢在处理安德海一事上表现出色,不仅办成了此事,还让朝廷有面子,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至于为什么丁宝桢在晚清乱世能善始善终,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得到了贵人的帮助:丁宝桢在官场上得到了一些贵人的帮助和支持,如曾国藩和山东巡抚等。同治五年(1866年),给事中孙楫、御史朱镇又搜集罗织了其他的罪名来弹劾他,此事转呈到曾国藩手中,曾国藩向皇帝禀告说丁宝桢无罪。 山东巡抚阎敬铭向来欣赏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东巡抚。
这些贵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帮助他度过了难关。
2. 政绩卓著:丁宝桢在为官期间,一直保持着清廉、正直的作风,他的政绩卓著,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这使得他在官场上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不会被轻易地置于死地。
3. 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丁宝桢在为官期间,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非常忠诚。这也是他得以善终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