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清宫题材的电视剧在中国影视市场中一直极为火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因清朝距当今时间较短,因此留下了无数可供后人参考的文化典籍以及图片影像资料,现在电视剧在拍清宫题材的剧作的时候也非常注重清朝服饰的还原。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纺织染色工艺作为发达的时代,清朝服饰的样式和色彩极多,民众的可选择性极广。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最强的国家,因此服饰也具有很强的阶级性与等级性,皇亲贵族、士官达人和普通民众的服饰有着极其显著的区别,层次差距甚大。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统治者并非传统的汉族人,而是满族人。
清朝人入关之后,在服饰和生活习俗上对汉人进行了大改革,从历史结果来看,他们的改革较为成功,意义深远。
清朝的服饰多元艳丽,有很强的等级性,又充满着异域风格和时代特色,清朝满人将满族的色彩图案运用到了民间服饰中,创立了满汉文化融合的服饰。
清朝的服饰是中国历史上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一次新的跨越式变化,清朝服制制度的改革,之于政治、之于历史、之于经济都意义非凡。
满清入关,将满清民族文化精神融入了服饰当中
清朝顺治帝越过长城,进入北京的时候曾多次强调过坚持清族旧制,不愿意改变民俗文化。
1644年6月,满族人打开了山海关。
兵临城下,攻占了北京城,大明王朝和李自成的政权走向了末路,清朝刚刚建立之时,为了稳定人心,出台了许多保护汉文化的政策。
可是清朝刚建国第二年,福临就颁布了剃发令,强迫汉族男子剃掉额前的头发,汉族人坚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意思,积极抵抗剃发令。
最后在“嘉定三屠”“江阴十日”等惨状发生之后,清朝的剃发令才得以施行,剃发令不过是恢复满清文化的一个标志罢了。
在清朝统治者的强烈要求下,百姓不仅剃掉了头发,而且还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所穿服饰。
清朝服饰在原本的服饰上加入了纽扣元素,并在衣襟处做了较大的改动。
在服饰改动的过程中,女子和男子的发型也逐渐向清朝发型偏移,清朝虽有百年盛世,但仍旧摆脱不了封建统治的弊病,在闭关锁国的过程中,国运每况日下。
由于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已逐步发展开来。
所以康熙、乾隆二帝统治之时,清朝的GDP达到了全国之巅峰,在经济极速发展的情况下,清朝服饰逐渐追求起了繁缛的艺术风格。
清朝中晚期,无论是皇亲贵胄、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崇尚奢靡。
在他们的影响下,清朝的服饰也愈发奢靡,愈发繁杂了起来,民间但是甚至还流行过反穿马卦,炫耀裘皮的社会风气。
我们在翻看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时候,也能通过贾府奢侈的生活习惯看出清王朝贵族的奢靡情况了。
时间进入到清朝末年之后,政坛和民间掀起了一场具有救亡图存性质的变法运动,西方文化冲击了清朝服饰,民间出现了许多穿西服、戴礼帽的景象。
彼时,聪明的布衣商人将中西元素结合发明了一系列例如旗袍、长袍、西裤、礼帽之类的新型服饰。
清朝时期的旗袍宽大平直,既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也无法突出女性的身体美,女性只能通过颜色布料的不同和花纹的不同来凸显自身的亮丽。
清朝服饰的变更也预示着清朝国力清朝政局的变更,从前期的汉族服饰到中期的满汉融合。
再到后期的西风东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历史车轮走过的痕迹。清朝服装的变迁史实际上就是清朝政局的变迁史。
清朝服饰强调自律精神、血亲关系与阶级差异
清朝是满蒙人统治的国家,满蒙民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文化思想和追求精神与汉族人大不相同,汉族人注重礼节,追求君子之道。
而满蒙人则推崇自立精神,清朝皇族经常说自己的天下是从马背上打下的天下,因此他们把国语骑射视为满洲的根本,不论是皇族子弟还是贵族儿孙都必须学习骑射和满语。
这种自律精神体现在文化服饰方面则表现为清朝的服饰大多为裤装。
不论是行走还是骑射都非常方便,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本朝的军事力量,因此满人建国后,便将八旗官兵派到了全国各地驻防。
统治者的这一行为促进了满族人和其他民族人的交往,推动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各族人民互相交往交流的过程中,服饰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说满族的纽扣被其他民族所借鉴,满族的旗袍和上窄下宽、窄袖等元素都成为了其他民族人所效仿的对象。
清朝入关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下令不允许八旗兵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统治者的这一政令减少了武官谋反的可能性,加强了社会稳定,久而久之,八旗子弟便成为了收入丰厚而又无所事事的纨绔群体。
在八旗子弟的影响下,以北京为首的大城市出现了攀比奢靡之风盛行的情况,他们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清朝人对服饰的审美观。
满族人信仰萨满文化,满族先民认为“万物均有灵”,萨满是通天地的使者,萨满可以消去灾难,占卜先知,当时民间有许多人都对萨满文化极为关注。
萨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满族人为了祛病避邪,在服饰上采用了许多与萨满有关的元素,这些图案元素在清朝后期广为流传。
清朝人之所以能够开疆扩土、稳定北部,和蒙古人的支持脱不开干系,清朝人非常注重与蒙古部族的合作、姻亲关系。
随着双方的交往越来越多,藏传佛教传遍了中华大地,藏传佛教的文化也融入了清朝官服中。
除清朝文化、蒙古文化影响外,清朝服饰所体现的文化思想仍是中原传统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得到了历代帝王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治国的核心理念。
清朝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国,也对儒家表示出了尊崇的态度,儒家文化当中的礼仪元素和图案元素也是清朝服饰的重要构成部分。
清朝服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吸纳了儒家文化、满清文化、萨满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民族学和艺术学。
清朝服饰与激发少数民族的服饰相比,更加包容兼续,更加博大精深。
满清服饰融入当代社会,成为重要文化符号
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和着装既代表着当代的特色,也形成了鲜明的符号特征。
满族服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吸纳了诸多元素,塑造了风靡世界的辉煌成就,为今人留下了诸多宝贵遗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满族服饰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融合与创新,融入达量我国多民族文化和服饰的精华,创造了一件又一件佳品。
直至今日,满族服饰的艺术品位仍受世界各国艺术家的认可,由清朝马褂演变的马甲、坎肩也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元素,为各国人民所喜爱。
满清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各地民族文化相结合,设计出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时尚品,例如民国时期出现的旗袍就是满清服饰的衍生品。
当代许多类似于《花样年华》和《风声》之类的电影都再现过清朝服饰之美,电影花样年华的女主角苏丽珍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换了20多套旗袍。
这20多套旗袍所使用的花布、领口样式和袖口样式均不相同,这一件件旗袍成为了影片中最耀眼的风景。
《风声》中的顾晓梦也通过所穿旗袍展露出了她勇敢、高雅的一面。
由满清服饰发展而来的现代旗袍既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向了世界,也影响了国际时装,成为了东方美的标志。
除旗袍外,清朝的马甲、马蹄袖、朝珠等元素也共同塑造了当代服装审美,清朝服饰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已然成为了当代人眼中中国服装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