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知识 >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什么:1947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

35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15 22:40:05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就此开始!

人民解放战争经过一年的作战,形势明显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至1947年7月,国民党军总兵力已从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减为370多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减为150万人,能用于战略性机动的兵力大为减少;由于屡战屡败,士气普遍低落,官兵中充满着失败和厌战的情绪。在国民党统治区内,黑暗腐败,通货膨胀,物价暴涨,民怨沸腾,政治、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与此相反,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增为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人;部队的武器装备显著改善,机动兵力大为增强。在解放区内,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巩固。

  但是,形势的这种变化丝毫也动摇不了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决心,他更加恼羞成怒,不惜一切,孤注一掷了。7月4日,蒋介石发布了所谓“全国总动员令”,气势汹汹地决定将战火继续烧向解放区,进一步摧毁解放区的持久作战能力,以挽救其败局。

  如何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这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不久就反复审慎思考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为了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1947年1月,中共中央开始考虑晋冀鲁豫野战军向中原出动,转至外线作战。5月至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整个战局发展的情况,针对蒋介石的图谋和国民党军的战略布局,几经调整,逐步形成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格局。

  三军配合是: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刘邓大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直趋大别山地区;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陈粟大军)为东路,挺进豫皖苏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两个纵队和一个军(陈谢大军)为西路,挺进豫陕鄂地区。三路大军在江(长江)淮(淮河)河(黄河)汉(汉水)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机动歼敌,逐鹿中原。

  两翼牵制是: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由许世友、谭震林指挥,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指挥,分别在东西两翼,即山东战场和陕北战场钳制敌人,以策应三路大军南进中原,转入外线作战。

  中共中央还决定,进军大别山,不能像北伐战争时期那样逐城逐地推进,必须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即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先占领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夺取城市。

  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是: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超过敌军,就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调动敌人回援后方,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攻防形势,将中国革命推向新高潮。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从1947年7月开始的。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是中原地区,尤其是中原南部的大别山地区。

  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5个省,南临长江,北枕黄河和陇海路,东起运河,西迄伏牛山和汉水。当时,国民党当局正集中兵力于山东、陕北东西两翼战场,中央部分的兵力很薄弱,阵势呈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状”。人民解放军乘虚出击中原,建立根据地,就可南扼长江,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江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这实在是一个扭转乾坤的大战略。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马,于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8个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连续28天,打了四大仗,一共歼灭国民党军9个半旅,6万多人。刘邓大军发起的鲁西南战役,为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了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鲁西南地区夹在黄河、运河之间,南边是陇海路,呈三角形。1947年3月,蒋介石在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他又玩起所谓“黄河战略”。抗日战争期间,为阻止日军进攻武汉,他于1938年6月下令其部队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从豫皖苏入海;而这时他为切断晋冀鲁豫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联系,阻挡刘邓大军增援陈粟大军,又下令其部队完成花园口的黄河合拢工程,强使黄河回归故道,构成从晋、豫、陕三省交界的风凌渡至山东济南长达1000公里的“黄河防线”。蒋介石声称这条防线能抵得上40万大军,只派了少量部队防守。他奢想在歼灭了陈粟大军后,再来收拾刘邓大军。

  但是,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防线。刘邓采取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及偷渡结合强渡等战法,一夜之间,就神不知鬼不觉地破了这条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

  刘邓大军挺进鲁西南后,蒋介石不仅损兵折将6万多人,更令他和他的将领们头痛的是,他们始终像蒙在鼓里一般,每一仗都不明白刘邓的意图何在,下一仗还要打谁;不明白刘邓是怎样来的,还要打向哪里去。7月20日,蒋介石亲临开封,下令从山东战场、陕北战场、中原地区抽调了7个整编师,17.5个旅的兵力驰援鲁西南。从此,他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开始手忙脚乱了。

  鲁西南这个地区回旋余地并不大,国民党当局一下结集了18个整编师36个旅26万人的兵力,企图分几路围歼刘邓大军;这时天公又不作美,暴雨如注,黄河水位猛涨,蒋介石又想祭起“黄河战略”,妄图决黄河大堤,放水淹没解放军。鉴于刘邓大军连续作战近一个月,部队极度疲劳,中央军委最初曾要他们在鲁西南战役结束后休整一个月后再行动。但军情似火,休整期一再缩短,由一个月缩为15天,再缩为10天左右。7月29日,也就是鲁西南战役结束后的次日,中央军委来电催促,说:“现在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则两个月后,胡主力可能东调,你们的困难亦将增加。”

刘邓接电后,二话没说,立即电复中央,说十天后行动。结果,十天未到,8月7日,全军就分三路向南疾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8月9日、10日,中央连续复电刘邓:指出“决心完全正确”,并指示:“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这是一次险象环生、胜负难卜的进军。刘邓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击中杀出一条血路,穿越宽达30多里、遍地积水淤泥的黄泛区,渡过沙河、涡河、洪河,抢渡汝河、淮河,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终于在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

  刘邓大军这次的战略行动,由于严格保密,加上采取佯动等措施,蒋介石又作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刘邓是北渡黄河不成而“南窜”,仅以部分兵力尾追。直到8月17日,刘邓大军胜利越过了黄泛区,直奔大别山,蒋介石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这是人民解放军有目的的战略行动,急忙调集重兵堵截,但为时已晚。

  大别山,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横亘于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雄峙于南京与武汉之间。这里是国民党军队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解放军占住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正如刘伯承司令员所说:“我军这一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统治的心脏。”

  在进军大别山前,毛泽东曾充分估计这次进攻的严重困难。他指出:到外线作战,可能有三个前途:一个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

  大别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人民军队曾在这里4次建立根据地,又4次撤离。第1次是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这里撤向川陕边;第2次是1934年,红二十五军离开这里转向陕北;第3次是1937年冬,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1938年春开赴皖中、淮南敌后抗日;第4次就是1946年6月下旬,为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原解放军分几路从这里突围而出。

  这一次情况不同了,敌我攻防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精心策划下,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的三路大军密切协作、配合,不论敌人如何凶恶,环境如何困难,谁也赶不走人民解放军了。

  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后,克服极度疲劳、疾病流行、减员严重、缺乏粮弹衣着等严重困难,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到11月下旬,共歼敌3万余人,并建立33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完成对鄂豫皖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陈谢大军于8月22日晚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到11月底,共歼敌5万余人,建立39个县的民主政权,完成了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陈粟大军于9月26日越过陇海路,进入豫皖苏平原;到11月底,建立起25个县的民主政权,完成了豫皖苏边地区的战略展开。

  蒋介石凭着中国历代封建皇朝的经验,总是把中共势力视为农民造反的“贼寇”。他认为,这种“贼寇”,“流窜不可怕”,可怕的是“负隅”。所谓“负隅”,就是建立根据地,同人民打成一片。蒋介石从其反共反人民的一生中悟出的这个体会,倒是揭示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够赢得胜利的秘诀。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过去的“贼寇”以及旧的统治集团的军队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从来不“只是单纯地打仗的”,而“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为阻止解放军在中原地区,尤其在大别山地区生根立足,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11月下旬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直接掌管豫、皖、鄂、湘、赣5省的军政大权,调集33个旅,采取所谓“总力战”的战略,对大别山地区的解放军进行围攻。刘邓大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3个纵队由邓小平率领,留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以一个纵队由刘伯承率领,渡淮河北上,向淮西转移;以刚由晋冀鲁豫地区南调的两个纵队越过平汉路西进,在桐柏、江汉地区展开,创建新的解放区,调动敌人。

与此同时,陈粟、陈谢两路大军发起对平汉、陇海两路的破击战,吸引围攻大别山的敌军回援。12月30日,三路大军各一部在河南确山地区胜利会师。从此,鄂豫皖、豫皖苏、豫陕鄂、桐柏、江汉5块新解放区得以沟通联系,初步形成了拥有3000万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区。

  逐鹿中原的人民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艰苦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19.5万人,解放县城近百座,吸引和调动南线敌军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的90个旅于自己周围,对于改变整个战争形势,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国民党当局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中原的失利,其“全盘战略形势,乃从此陷于被动”。

  在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同时,内线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包括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晋察冀野战军,以及北线东北民主联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外线和内线的配合作战,形成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态势。到1947年底,战争已经主要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12月25日,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今天我们回顾当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和人民解放军逐鹿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依然令人震撼,赞叹不已。

相关文章

  • 2024-11-21 10:31:46
  • 2024-11-21 10:17:03
  • 2024-11-21 10:01:47
  • 2024-11-21 09:46:53
  • 2024-11-21 09:31:47
  • 2024-11-21 09:16:29
  • 热门文章
    历史上的孙子、孙武、孙膑都是一个人吗?哪个比较厉害?
    捕快是哪个朝代的?古代的捕快具体是干什么的?能养家糊口吗?
    古代关于坚持的名言? 关于坚持,古人都是怎么说的?
    明朝藩王分封制一再作乱,为何朱元璋还要分封25个藩王呢?
    清朝九门提督是几品 ,都是一品官,哪个更牛?
    后周是哪个朝代 ,五代十国中短命的开明王朝,最终为宋朝做了嫁衣
    风筝哪个朝代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兰亭集序是哪个朝代的 ,东晋时期的历史文学作品,如何能够世界闻名
    北宋吕蒙正——千古奇文《寒窑赋》最经典的6句话,读懂自渡
    大清时期候选国币之一:大清宣三短须龙
    最新文章
    呼延灼的历史原型:掐着脖子生擒金将,为何被韩世忠欺负得投河?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只有双鞭呼延灼和美髯公朱仝参加了后来的抗金作战:“呼延灼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朱仝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
    · 呼延灼的历史原型:掐着脖子生擒金将,为何被韩世忠欺负得投河?
    · 历史上的孙子、孙武、孙膑都是一个人吗?哪个比较厉害?
    · 北宋吕蒙正——千古奇文《寒窑赋》最经典的6句话,读懂自渡
    · 对比李世民和李隆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你们了解吗
    · 90年代的宫斗剧“慈禧秘史”:邱淑贞艳情力作
    · 简述17世纪澳大利亚的建筑物与人居环境
    · 为什么爱尔兰是最支持巴勒斯坦的欧盟国家
    ·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恩格百科 琼ICP备2023007320号-5